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不信

北都的天空阴郁低沉,到正午,纷纷扬扬,宛如撕破了棉被般,漫天大雪落了下来。

留守司衙门,里外军卒人皆带怒,衙门内,孙传庭高坐主位,下首一侧,老态龙钟目光浑浊的宰辅徐光启,与地位尊崇的黑伯分列两侧。

之下留守北都的文武官员分列左右,皆面色愤怒。

今日一早,宁远袁崇焕传来军情,锦州祖大寿、松山吴襄降清!

这个消息,如旱地霹雳一般,打的孙传庭头晕目眩。

锦州丢失他并不十分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还不足以动关宁锦防线,可祖大寿堂堂总兵,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吴襄辽西总兵,中军都督府都指挥使。

两个当朝二品投敌,这对北方的军心打击太大了。

“目前最要命的还是大王那边,六万余军队,与黄台吉二十余万大军鏖战,若得知祖大寿吴襄投敌,只怕会动摇军心。”孙传庭打破沉默道。

徐光启眼睛一开,他本来不知道李征已经到辽东了,若不然他会提前上书反对。

在他看来这简直是胡闹,在没有援军与辎重补充的前提下跑去辽东在黄台吉老巢作战,这不是国家的幸运。

然得知此事之时,大军已经在辽东展开,加上科尔沁被征服,徐光启才略放心了一些。

不成想才几天,辽东军情来报,三大营主力被为困在平山!

可耻的是这个消息还是黄台吉四处传播,洪承畴和袁崇焕在宁远才急忙报知于北都来。

这个消息让北都留守司各方这些天来日夜不得安宁。

谁料今日可好,锦州防线崩溃,那六万多精锐大军怎么办?

孙传庭道:“徐阁老,你老有什么高见?”

“武烈王决不能有丝毫闪失,肃藩的旗帜不能倒!”徐光启道,“老夫知道朝廷里定有人幸灾乐祸,这不是国家大臣该有的想法。”

有他这个态度,孙传庭便心里有数。

遂与黑伯道:“国舅编练武烈大营有没有效果?”

黑伯知道,这是要派遣武烈大营与一部分北都大军赶赴辽东。

他再三计算后正要说没问题,外面报知:“武烈王府教授、九边总制督帅麾下宋献策先生来了。”

黑伯眉头一低,心里略微不安。

宋献策受李征十分信任,整个燕山深处的晋商走私密道全在宋献策掌控下。

此人也的确有才能,他不辞辛劳,这几月来亲自带人在密道走了一个来回,就在代善要从北直隶一无所获返货时,黑伯打算下死手。

可宋献策却拦住了他,说如今还不是时候。

他认为,暂且放代善出去,下一次或许便可以等到黄台吉。

黑伯以为然。

可如今看来,放代善离开,这是一个大大的失误。

“宋先生是王府掌控军机的要员,快请。”孙传庭忙起身出迎。

宋献策穿着铠甲,进门后一看,登时了然。

他黑了一圈也瘦了一圈的脸上浮现出笑容。

近日来,他主要是看北都留守司的态度。

若孙传庭设法救援,至少打通辽西走廊,这个人就可用。

遂从袖子里取出密信,环顾上下笑道:“诸位都知道锦州之事了?”

徐光启不喜欢宋献策,他认为非功名出身的读书人能在军中掌握机密,将来甚至一步登天直接担任地方督抚,这不是走正道的人才。

故淡淡道:“宋先生可有妙计?”

“且慢!”孙传庭惊道,“宋先生,你从何处得知锦州之变?”

“大王有密信到此,不必救援了,黄台吉二十七万大军,又有东蒙诸部数万骑兵,已为我中军大败于平山,杀敌二十余万,俘获四万余,黄台吉仅保有八旗兵逃窜到锦州。”宋献策以密信昭示。

孙传庭猛然从主位站了起来,徐光启也错愕地瞪大眼睛。

没听错的话,中军大败黄台吉?

黑伯窜出去抢来密信,他对李征的笔迹十分熟悉,一看明确通报情况的密信,当即便笃定,这的确是李征的亲笔书信。

可,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宋献策微微一笑道:“我中军以两万五千门火炮正面轰击清军,只一天,建奴与东蒙诸部联军宣告崩溃。至于锦州之变,大王并不知道。如今我中军正在围困沈阳,不需要任何补给,特令北都各部不得增援,先解决锦州之事。”

孙传庭拿来密信看了又看,他实在想不通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区区三五万人便迫降林丹,以六万余众陷入建奴重重包围,结果才几天,建奴居然被打崩了?

还有那两万门火炮,那是怎么运过去的、弹药又是怎么送到阵地上的?

仔细想了片刻,孙传庭隐约看懂了李征的路子。

他就是以身犯险,亲自引诱黄台吉以重兵去围困他,而后将聚集起来的建奴大军用两万五千门重炮正面击溃。

不,这不是击溃,这是直接炸碎了建奴,一战打崩了伪清的气运!

“从此后,天下名将也不要想在武烈王府门前抬头了。”孙传庭瞥了一眼黑伯,一抹愁容浮现在眉头。

密信之所以是密信,当然不是要让北都不知道辽东大捷,他知道李征定然给宋献策有密令。

这不是他想知道的。

可武烈王这么能打,短短半年内先征服鞑靼,又打崩建奴,这战功只怕朝廷封无可封,接下来怕是要鸟尽弓藏了啊。

尤其是如今国本不稳,诸王夺嫡正激烈上演,这个时候,这两场前所未有的大捷,带给武烈王府的恐怕不会是好事。

孙传庭怕皇帝与外廷在这件事上达成一致意见,对战功赫赫的肃藩开始清理。

黑伯能察觉到孙传庭的意思,心里呵呵一笑,脸上皱纹里都洋溢着笑容。

你们知道啥啊,少君越能打,二圣越高兴。

不过,外廷必然会横生波澜。

黑伯往徐光启脸上一扫,果然徐光启脸色连着变了数变。

他先是大喜,而后迷惑,再然后思索,到如今已老态龙钟,竟坐在太师椅上装睡过去。

这成了精的宰辅,他已经想到了“飞鸟尽”之后的事情了。

但他不打算参与此事。

外廷想怎么掠夺此次北伐东征的滔天之功他不会参与,既不阻拦也不帮着武烈王。

皇帝会怎么看待肃藩他也不会在意,不管皇帝做什么选择他都置身事外毫不在意。

这让黑伯很不满。

他要说些什么,宋献策暗暗使了个眼色,又给孙传庭使了个眼色。

孙传庭目视徐光启,宋献策点点头。

密信中,李征让宋献策所掌握的一个营精锐暂时先不要现身,继续在孙传庭和黑伯的帮助下隐藏在北都。

但李征要求宋献策尽快赶赴沈阳。

这是要对白山黑水准备开发了。

密信中李征询问宋献策愿意留在中军,还是以辽东巡抚或未来的沈阳知府主管建造和开荒,宋献策打算去军中,就留在李征身边。

他知道接下来会有残酷的政治斗争,李征太需要有几个出谋划策的人。

一时孙传庭宣布散帐,命飞鸽校尉将辽东大捷尽快传回南都,一面留下黑伯和宋献策。

徐光启不在意,起身扬长而去。

帐内没有别人,宋献策才传达李征军令。

锦州之事不要急于解决,让祖大寿吴襄二人自己看着办,但要宁远洪承畴袁崇焕做好出击准备。

北都大军不必赶赴辽东,孙传庭要尽快组织恢复生产,李征的要求是来年辽东战事所需粮草全部从北直隶出。

这是将孙传庭绑定在北都,不让他前出辽西,可孙传庭不知道,只以为来年的辽东之战只怕会更残酷。

此外,李征令黑伯将武烈大营带出燕山北部,向北威慑科尔沁等部,等待他们接下来的进一步行动。

同时命黑伯准备接应“漠南漠北方城”建设。

黑伯不知道什么叫“方城”,但大抵能想到这是为了让草原人过上安定的生活,彻底稳定草原局势而所做的安排。

他对此更没有什么意见。

三人商议之后,决定按照李征的要求去办,宋献策趁着还有几天小年,将密探营军务交给副将,自带着黑伯硬塞给他的一个营三千兵马出北都直奔辽东。

黑伯不愿等年后,军中本就准备好了物资准备救援,如今只要带着便可行军。

孙传庭则一力负责起锦州之事的善后事宜。

分别之际,宋献策试探着问黑伯:“国舅可曾有南都来的消息?”

黑伯笑道:“宋先生只怕皇帝飞鸟尽良弓藏是吧?大可不必担心,我听说皇帝准备了五个亲王五个郡王的爵位,只等少君凯旋时便要加封。”

宋献策大吃一惊,看了看黑伯,策马迎着风雪向辽东疾驰而去。

以李征两战打崩两国的战功,功高盖世也足够了,按说皇帝该考虑收兵权限制武烈王府了。

可加封十王,那是奔着往武烈王府镇压天下去的。

皇帝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大军才出发,北都城内军民欢腾,孙传庭将武烈东征打崩建奴之时迅速通报出去,万民不能不欢腾。

黄台吉的主力被打崩,就意味着,北都从此安全了!

留在北都的民众与军队,哪一个能不欢喜无限?

腊月二十三,小年,南都阳光很好。

这天,十五方传国王宝送到朝天宫,皇帝诏令群臣次日上朝大庆。

才正午,内阁三个人与六部官员正商议如何庆贺,朝天宫又传来诏令,通报武烈东征打崩建奴之事。

周延儒当即跳了起来,扯着杨鹤道:“这战报,你敢信?我不敢相信,这怎么可能?”

杨鹤猛听到这个消息时,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

肃藩从此功高盖世,只怕对国本之争有十分威胁。

“该收回武烈王兵权了,我们去朝天宫!”杨鹤起身便走。

周延儒温体仁一想,与六部堂官们互相一瞧,彼此均信心十足。

这一次,皇帝定然会按照外廷的要求收回武烈王兵权,是时候抢夺军权、分润这北伐与东征的功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