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永历大明 > 第376章 清凉

第376章 清凉

桑田村,刘旺等人验明管灿等人身份以后,也是将使团一行带回村内

村中百姓知得有鞑子使团到来,却是根本不愿让鞑子入住村内

管灿在了解过村民意愿后,也没有强求,直接将清廷使团放到了村外的破庙之中

破庙门口,天色渐暗,刘旺对着管灿拱手说道

“乡野之地,比不得城中繁华,但是鸡鸭鱼肉倒是不缺”

“村中已经备好酒肉,为管将军与一众弟兄接风压惊”

管灿刚要说话,后方破庙之中,侍卫罗什却是神色不满,大声说道

“管灿,你安排这破庙到底是什么意思”

管灿闻言,脸上神色也是一冷

管灿却是未管大声嚷嚷的罗什,直接看向后方正中的冷僧机,沉声喝道

“冷僧机,因为你等擅自离队,一路上已经闹出了数次乱子,本将的耐心是有极限的”

“这庙你们爱住不住,本将今晚也没工夫再派人看着你们,若是你们有胆,大可去村中搅扰,看看老子到底敢不敢斩了你们这些鞑子!”

管灿说完,也不理神色难看的冷僧机等人,只留了两名兵卒在破庙门口传信,而后便领着剩余武骧军兵卒,前往村中赴宴

傍晚时分,里长刘保领着几个青壮往破庙中送饭,几名青壮捧着几盆白粥送入庙中

使团护卫罗什看着地上的白粥咸菜,脸上神色愤怒,忍不住开口喝道

“我等乃是堂堂大清朝廷使团,你们送的这些是什么东西”

“管灿呢,叫他过来,老子有的是钱,速速把酒肉送来”

罗什看着身前的独臂男子,直接将几个银锭扔到中年男子脚下,庙中火光照耀,银锭滚落地上,散发出迷蒙的银光

跟随而来的几名青壮看着地上银锭,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而刘保却是看也不看,冷声说道

“爱吃不吃”

“若非管将军有令,老子拿去喂狗,也不给你等这些鞑子”

“好好的白米粥,给你等这些鞑子吃了,当真是糟践了东西!”

明廷之中如今最敌视清廷的,不是闽粤湖广这些曾经遭受清虏残杀的百姓,而是朝中的几支禁军

军中将官有意放纵,再加上军中宣教使日复一日的宣教,朝中禁军兵卒从上到下都对清廷极为仇视

送到庙里的白粥其实是刚刚做好的,但刘保等人却硬是放在凉水中彻底晾凉了,这才将这些米粥送入庙中

刘保也不管神色铁青的使团之人,又是转身将两个竹篮交给门边的两名兵卒

竹篮上的白布打开,一个篮子里是一盆冒着热气的白米饭,另一个篮子之中则是烧肉,煎鱼以及一只肥鸡,篮子里还有两瓶刚刚烫过的米酒

“两位弟兄且先吃着,若是不够尽管往村中去拿”

“鞑子素来奸狡,若是这些鞑子有异,两位尽可往村中求援,我等村人立刻便会来援”

门边一个高壮兵卒兵卒扫了后方的使团一眼,却是开口说道

“刘里长但管放心便是,这些鞑子可没胆子乱来”

“不过话说回来,我倒是真想这些鞑子动手,一旦这些鞑子动了手,将军便能名正言顺,将这些鞑子杀个一干二净!”

清廷使团众人闻言,皆是神色微变,但高壮兵卒却是面无表情,又是冷声说道

“议和,议他娘的和!”

“这些狗鞑子杀了我中原多少汉人,我看咱们朝中就是出了秦桧,咱们大明和鞑子有什么可议的”

刘保闻言先是一愕,而后也是欣然点头

刘保送完饭便领着青壮返回村中,而两名守门的兵卒竟直接走入后边厢房,自顾自吃喝起来,丝毫不担心这些使团会外出作乱

破庙之中,使团护卫首领罗什见得空荡荡的大门,脸上神色愤怒

“正使大人,这些明狗一路上百般刁难,根本就没存着议和的心思,咱们何必再去广州受这鸟气”

“这些明人不过小胜一场便如此嚣张,待来日大清铁骑杀入闽粤,将这些明狗杀个人头滚滚,我看这些贱民包衣还敢不敢如此狂妄!”

冷僧机见得神色愤怒的一干使臣,却是沉声说道

“入明廷议和乃是摄政王亲自交代的差事,明人不议和是明人的事情,但却决不能在我等这里出了岔子”

冷僧机乃是多尔衮心腹,自然知道多尔衮议和的真正用意

明廷这几年的大胜,不仅仅是让清廷丢了南方的几座省份

明廷在南方大胜的消息传开后,大大激励了北方中原的汉民,如今江南冀省等地各路义军蜂起,已经弄得清廷有些焦头烂额

多尔衮此时提出议和,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国内的匪患,另一方面便是为了解决豪格

济尔哈朗等人猜的不错,多尔衮此时之所以要与明廷议和,正是为了解决豪格这个叛逆

当初湖广之战,清军的援军为什么迟迟不至又如此稀少,便是因为多尔衮相当一部分嫡系兵力,被调去了秦省防备汉中,这才让清军的援军变得捉襟见肘

多尔衮若还要与明廷保持战争状态,各自陈兵边境,那多尔衮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来解决豪格

清廷此次议和是相当有诚意的,也真的是想促成议和之事

只是使团进入闽浙以后的遭遇,却是让冷僧机察觉,这议和之事恐怕很难成行了

明廷虽然同意冷僧机等人前往广州,但却严令各地官府不得接待清人使团,使团沿途的住宿食水更需使团自己负责

冷僧机等人虽然不满,但对此也勉强能接受,因为当年弘光朝使团前往清廷求和之时,也同样是这般待遇

如今既是清廷主动开口求和,那这些明人便定然不会放过这般机会,肯定要在他们这些人身上找回当年的面子

明廷官方的态度还能用对等报复来解释,但民间百姓对他们的态度,才让冷僧机真正觉得此次的议和之事,恐怕根本毫无希望

明廷严令沿途府衙不许接待,冷僧机等人也只能自己解决食宿问题

他们这一路行来,沿途的百姓知道他们清人的身份后,或是惊惧或是愤怒,但无一例外所有人都对他们极为敌视

冷僧机等人手中空有银子,却住不得旅店,买不得食物,使团之人甚至十两银子,都买不到一只烧鸡

在闽省时也有商贩贪图银两,偷偷给他们贩卖食水,但此人被城中之人发现以后,却立即被百姓揪出暴打,几次以后,便再也没有人敢卖东西给使团众人

清廷使团从进入闽省开始,便一直靠着护送军卒提供的干饼度日,这也是为什么罗什当日会悄悄离队,隐匿身份在路上购买腊肉的原因

使团这些人在京师皆是各旗勋贵,入京这几年山珍海味已经吃惯了,如何能受得这等清苦生活

今日发生的事情则让冷僧机心头愈发沉重,罗什隐匿身份外出购买食物,当时并无明廷禁军跟随

但只是因为不小心露出了脑后的细辫,这村中的百姓竟就自发组织起来,欲图猎杀他们

由此可见明人对清廷的敌视几乎是自发的,无论是在县城还是在乡野,都有着大批敌视清廷的百姓

冷僧机所得出的结论虽然不错,但过程却是出了一点偏差

潮惠两府乃是明廷之中极为特殊的存在,在两府分田以后,两府之中的百姓绝大部分都是禁军兵卒及其家眷

普通百姓可能对鞑子还有所恐惧,但这些禁军之人,对鞑子可没有任何恐惧之心

冷僧机已然发现,此时明廷上下,不仅是民间百姓对议和之事不满,连明廷军卒对议和之事也同样不满

刚刚那两个明军兵卒喊打喊杀,看似是在吓唬使团,但冷僧机等人却是很清楚,这并不是单纯的恫吓

这些明人兵将在护送的过程中多次挑衅,这些兵将不是说说而已,是当真准备逼使团动手

只要使团这边忍不住先行动手,那管灿等人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斩杀使团,彻底破坏议和之事冷僧机想及一路之上的种种遭遇,心中愈发沉重,现在他唯一能指望的,就是明廷中枢的那些大臣了

明廷中枢既然愿意让使团入京,那就说明明廷高层心中对议和还有着想法

若是明廷高层当真不想议和,直接将他们驱走便是,还让他们进京做什么,总不能就是为了在路上羞辱他们吧

破庙之中,冷粥放在地上,却并没有人去取,一个身着长衫的中年男子忽然起身,向着粥盆走去

中年男子取过一旁的破碗,舀了一碗冷粥,却是连一旁的腌菜也没取,就端着粥碗坐在角落喝了起来

正月夜间,天气极为寒冻,粥盆里的粥早已凉透,白粥入口便如饮冰咽雪一般,中年男子喝着白粥,身子却是不住颤抖起来

罗什看着脸色被冻得发白的长衫男子,忍不住开口说道

“李大人,这些明人使坏,把这粥热了再喝吧”

长衫男子脸上勉强扯出一丝笑容,颤着声音说道

“不妨事,罗什统领请自便,这粥喝起来却是清凉”

中年男子说着,又是端着粥碗,继续喝了起来,一边喝身子一边不断的颤抖

罗什见得身前不停打着摆子的男子,也是一阵无语,而后也不再去管眼前之人

这些文人脑子向来不太正常,他愿意喝冷粥就随他喝去好了

今日弄清了桑田村拦截的原委后,罗什偷偷购买的腊肉,也被管灿等人收缴而去

此时使团众人除了眼前这些冷粥,却是什么能吃的也没有了

冷僧机等人自中午被围以后,便滴水未进

使团众人此时饿的发慌,也管不得许多,将粥盆架在火上煮热,而后便就着咸菜,唏哩呼噜吃了起来

使团众人围在火边喝着热粥,而长衫男子此时却是背对着众人,蜷着身子躺在角落

男子看着窗外深沉的夜色,两行清泪忽然从脸上滑落

广州,锦衣府,邓铭武坐在书桌之后,看着手中密卫司汇总起来的情报

书桌下方,锦衣卫千户杨秉忠,正在禀告着清廷使团情况

“清虏使团正使名为冷僧机,正黄旗人,为清虏朝中侍卫处内大臣”

6=9+

“密卫司安插在京中的暗探皆为汉人,无法探查到八旗高层旗人的动向情报,只知此人乃是多尔衮心腹”

“清虏使团副使名为李雯,为清虏朝中内阁中书舍人,深得多尔衮器重”

“清虏使团从此处共有五名汉官,此人乃是汉官之中地位最高,也最有可能策反之人”

李雯,苏省松江府人士,前几社成员,精通诗赋,年纪轻轻便在江南文坛享有盛名

李雯虽是年少成名,但科举之路却并不顺利,直到崇祯朝覆灭前两年,李雯才考中举人

清廷攻占京师之时李雯正在城中,随后便因为在文坛的名气,被人举荐入清廷之中,充任中书舍人

此人最出名的成就,便是替多尔衮写了给史可法的致史阁部劝降书,因为这篇劝降檄文,李雯由此深得多尔衮信重,但也同样让李雯变得声名狼藉

李雯在原本的轨迹中,本应在三年前归乡之时于途中染病而亡,但三年前明军大肆反攻闽浙,连带着江南一带的清虏也风声鹤唳

清廷为了防止士人归乡借机倡乱,所以严禁在京各官离职归乡

李雯也就这般一直留寓京师,直到去年被多尔衮点为使团副使,出使明廷

邓铭武看着李雯履历,也是眉头微皱,按情报所说,这李雯在清虏入京当年,便已出仕清廷

此人入仕清廷以后,亲写檄文招降史可法,后面清廷诸多檄文谕旨,也皆出自此人之手,单看这份履历,这李雯可谓是明奸中的明奸

邓铭武看向下方的杨秉忠,开口说道

“此人既深得虏王多尔衮器重,如何能策反此人”

杨秉忠闻言,也是恭声回道

“同知大人容禀,此人虽然出仕清廷甚早,但以密卫所得情报,此人似是无意清虏仕途”

“此人乃是最早一批出仕清廷的江南士人,深得虏王多尔衮信重,期间不仅为清廷书写诸多檄文奏表,更曾充任清虏顺天府乡试首任考官”

“以此人资历,若是其有意仕途,此时应该早已是清虏廷中大吏,但如今五六年过去,此人如今仍是中书舍人”

“密卫司整理此人履历后判定,此人应是有意蹉跎仕途”

“此人在出仕清虏期间,不顾自身安危,多次在清虏朝中奔走,庇护江南反清英烈遗孤家眷,平日所做诗文辞赋中,亦多流露悔意”

“因此属下判断此人最有可能被策反,为朝廷所用”

邓铭武取过底下的详细资料,翻看起来,一刻钟后,邓铭武这才放下手中情报

邓铭武看着桌上密卫司收集而来的诗文,却是冷哼一声

“闻君誓天,余愧无颜,愿复善保南山南?”

“这天南半壁乃是殿下与诸军将士在前线浴血厮杀,斩虏十万,这才夺回来的,不是他在那写几首歪诗,发几句誓词就能保下来的”

“思归思归日月深,两年积泪凝霜襟?”

“日哭夜哭,能哭死鞑子否,若是哭有用,那还要刀兵何用,要禁军何用”

“嘴上说着思归思归,如今还不是在清虏廷中做着鞑子伪官,享着清廷的荣华富贵,欺世盗名之辈尔”

邓铭武冷声开口,而下方的杨秉忠却是恍若不闻,只是低头站在下方,等待着邓铭武决断

邓铭武又是翻了了几遍桌上的情报,邓铭武虽是不喜欢此人,但不得不说此人确实非常有价值,单是此人能得多尔衮信重,便已经值得一试了

邓铭武思索片刻,这才开口道

“也罢,便以此人做为此次目标吧”

杨秉忠闻言,脸上也是一松,而后又是立即开口说道

“属下选定此人作为目标,除了此人有所悔悟以外,另一原因便是此人交游广阔”

“朝中如今有数位官吏,皆是此人昔年旧友,若朝廷要策反此人,恐怕还需借用朝中几位大人出面”

邓铭武闻言,却是摆了摆手,开口说道

“把计划做好,写个条陈递上来,我会与朝中之人沟通,令他们出面”

“是,属下这就去准备”

杨秉忠闻言应了一声,便退出房外

锦衣府紧锣密鼓的策划着策反行动,而冷僧机等清虏使团历尽艰辛,也终于在武骧军的护送下抵达广州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