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生真伪有谁知。【求订!求月票!】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生真伪有谁知。【求订!求月票!】

煌煌大日,落下而又升起。

金陵城内的氛围,也随之越发紧张,甚至是肃杀起来。

皇宫内的大本堂,却依旧是书声琅琅,分外祥和。

季秋这段时间忙归忙,但并没有耽误给朱标等皇子授课。

他们身上可维系着大明未来的希望,耽误不得。

对于季秋的课程,几个小家伙也是喜欢的不得了。

在他们看来,这门名为“科学”的学说,远比四书五经更有吸引力。

若不是怕秋哥儿辛苦,他们真想让季秋天天给他们授课!

学习时的态度,也是积极得很,各个都是争着抢着向季秋提问。

朱元璋每每见此,都会老怀甚慰,暗道咱的种可真是好!

瞧瞧这哥几個,一个比一个用功!

但实际上,这和朱元璋的基因优劣,关系不大。

简单来说,季秋的课,其实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阐述后世人尽皆知的一些道理。

但这些道理,都是历经时代与岁月的考验,最终得以留存。

简短的道理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与智慧。

这种“直面真理,了解真理,进而掌握真理”的诱惑,别说这几个小娃娃。

就算是换成大明朝最杰出的人物来听课,也免不了沉迷其中。

就比如现在,几个小家伙正因为季秋简单的一句话,皱着眉头沉思不已。

季秋见状,也适时停下授课,端起茶壶自斟自饮,给他们留下了充足的消化时间。

半晌后,朱标的眉头缓缓舒展,似有所悟,却又不敢肯定,只得起身,恭恭敬敬的向季秋询问道。

“老师。”

“你说大明朝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经济问题。”

“这句话我越琢磨,越觉得其中蕴含着许多道理,堪称是字字珠玑。”

“可这些念头刚冒出来,在脑中却是朦朦胧胧,抓不住头绪。”

“老师可否给我仔细解释一下这句话?”

作为大明储君,兼季秋的“开山大弟子。”

朱标在“科学”一道的接受能力最强,对于季秋在课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是领会的最快,甚至还能够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见解。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朱标已经围绕“科学”,重塑了自己的三观和看待事情的角度。

通俗的讲,那就是朱标的“格局”变大了。

作为领导,并且还是全天下未来的领导。

朱标的格局,当然越大越好!

成大事者,必志存高远,心有鸿鹄之志,这也是格局大的一种体现。

格局不大,怎么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这样来看,朱标能转变的这么快,着实是可喜可贺。

“当然可以。”

季秋轻轻放下茶杯,清清嗓子,看着五个满心期待,紧紧盯着自己的小脑袋瓜,轻笑着开口道。

“你们将来是就藩也好,监国也罢。”

“治下肯定会冒出许多问题,需要你们进行处理。”

“而这些问题,都可以统称为社会问题。”

“解决社会问题的最好手段,就是发展经济,让天下百姓的日子,能够越过越好。”

“在天下百姓,都有认为未来生活,一定越过越好的自信时。”

“社会问题可能依旧存在,但不会暴露出来。”

“同理,当社会问题暴露出来时,就代表着经济同样出了问题。”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就比如北元末期黄河两岸的百姓。”

“黄河泛灾,两岸百姓本就首当其冲,苦不堪言。”

“元廷不加体谅,只想着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也就是社会问题。”

“但对于黄河附近百姓该如何生活下去的问题,元廷却是没有考虑过...”

“我明白了!”

朱标猛地站起,双眼炯炯有神,冒着精光,神情兴奋无比!

见此情景,季秋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话被打断而生气,而是用充满鼓励意味的目光,看向朱标。

“说说看,你领悟到了什么。”

“是,老师!”

朱标难得失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手舞足蹈,为自己的发现而兴奋不已!

“就拿老师刚刚的例子来说。”

“元廷治理黄河,只想着解决社会问题,但却忽略了黄河两岸百姓的生计,也就是经济问题!”

“黄河附近百姓,日子本就过得艰辛,元廷还征调他们去治理黄河,大大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最终导致“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彻底覆灭了北元对于中原的统治!”

“我猜老师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会问题,固然重要。”

“但更要注重引发社会问题的经济问题!”

“这才是所有问题的本质所在,关键所在!”

“老师...我说的对吗...?”

“啪啪啪。”

季秋拍了拍自己的手掌,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说的非常好!”

“能想到这些,就证明这段时间我所讲的东西,你都听进去了。”

“这样最好!”

“也不枉我辛苦给你们几个准备课程。”

朱标微微颔首,腼腆一笑,正要说些谦辞。

谁料季秋却是话头一转,语出惊人道。

“不过嘛...”

“你刚刚说的这些,对,也不对。”

一听这话,朱标当场就懵了!

对也不对?

这是什么意思?

世间万物,非黑即白,非对既错。

怎会出现这种“又对又错”的情况?

过往经历所残存下的观念,与季秋此时想要告诉他的道理,在朱标的脑海中激烈碰撞,令朱标一时间有些头昏脑涨,倍感迷茫。

季秋注意到了朱标的异样,但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缓缓伸出两根手指,用在他身上,几乎没有出现过严肃语气,一板一眼的开口道。

“接下来我说的话,你们要牢牢记住!”

“一,这世间不存在永远正确的真理,更不存在能够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的手段。”

“二,实事求是,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是你们认识世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根本要求。”

“刚刚标弟所讲的方法,就是看待事情的一种角度,也可以理解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但这方法,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固然有效。”

“可当类似的问题出现,照搬这套方法,却又不灵光了!”

“何解?”

朱标等人立刻苦思冥想,绞尽脑汁的想要回答季秋的问题。

但季秋这次提出的问题,对于他们,不,是对这个时代的所有人来说,还是有些太深奥了。

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季秋暗道是时候了,转头便对着朱标等人邀请道。

“走吧,给你们上一堂实践课,也让你们见见世面。”

“这堂课过后,你们应该就能明白这两句话的含义了。”

朱标等人迷迷糊糊的跟着季秋起身,朝外走去,脸上依旧是思虑之状,看起来有些浑浑噩噩,就像是着魔一般。

等到朱标等人回过神时,便发现他们已经离开了皇宫,正身处于菜市场口附近的酒楼中。

“老师...”

“嘘!”

只见季秋伸出食指,竖在嘴边,打断了朱标的言语,紧接着神秘兮兮的招了招手。

“来的还挺快!”

“都过来瞧瞧。”

话音落下,酒楼的窗边顿时多出五个模样不一的小脑袋瓜,好奇的向外张望!

“快点走!”

“走的再慢,时间到了你照样要上路。”

不远处,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长的人龙。

一名锦衣卫,正对着为首之人,大声呵斥,似乎对他慢吞吞的脚步很不满意。

而这人,正是不久之前,意气风发的李饮冰。

但现在,李饮冰的模样,可就和“意气风发”这四个字,没什么关系了。

光是那散乱而又凝结成一条一条的头发,就足以说明李饮冰在南镇抚司的日子,很不好过。

原本用于彰显身份的绯红官袍,更是已经被扒去,破旧的布衣上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污渍。

可能这也是附近百姓,热衷于看热闹的一大原因吧。

没了身上的官服,李饮冰看起来跟身旁的百姓,没什么两样,甚至远比这群百姓,还要落魄。

“哗啦。”

听着身旁锦衣卫的催促,李饮冰竟是突然停下脚步,带动脚上的镣铐一阵作响。

锦衣卫眼神一凝,正要开口,谁料李饮冰却好似失心疯一般,忽的昂起头来,仰天大笑!

“哈哈哈哈哈!”

“我李饮冰一生,忠贞为国!”

“身后士族更是造福乡里,行善积德!”

“谁曾想,到头来竟是落得了这幅田地!”

“就连你!”

李饮冰恶狠狠的盯着身旁的锦衣卫,咬牙切齿的模样中满是怨毒。

“也敢欺辱于我!”

“我告诉你!”

“区区一死,有何惧哉!”

“天下百姓,乃至于悠悠青史,都会记住我李饮冰,是为国而死!”

“好!”

话音落下,菜市场口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

有不少百姓,更是用充满敬意的眼神,看向李饮冰。

朱标等人看的是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明白,这群百姓在欢呼什么?

难不成,他们真以为李饮冰是他们心目当中的忠臣?

看着几个小家伙各外费解的模样,季秋这才意味深长的开口道。

“现在,你们应该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