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大宋.我是宋徽宗的编外皇子 > 第031章:华州通判

第031章:华州通判

求支持!求打赏!

毋容置否,和杨春700多步兵在牛耳岭大战的是华洲通判王周喜率领的1000多名府衙、县衙厢兵。

王周喜不是在蛐蟮沟布下天罗地网,将头领杨春和二百多名骑兵全部放过去,全歼少华山700多步兵吗?怎么在牛耳岭激战?

是王周喜阴谋泡汤还是少华山步兵中有能人?我们一步步揭示谜底吧!

宋朝的厢军和正规军禁军有很大差距,禁军是惯常说的野战军,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顶头司是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

禁军包括皇帝亲兵集中于京师,有捧日、天武、龙卫、神卫等号。

也屯驻,驻泊、就粮于各地,是人数最多、素质最好、武备精良的军种。

捧日等军又以兵力情况分为厢、军、指挥(营)、都四级编制。

厢军为两宋时诸州之军,有的则是镇一州而兼屯数州。

京城诸司厢军隶属宣政院管理,地方厢军归州府县辖属,实行双重领导。

厢军中壮勇者可拣选为禁军,余者为厢军驻本城,没有更戍之役。

厢军士兵来自招募、流放罪犯,以及禁军中淘汰的士兵,主要用于劳役和维持地方的社会治安。

厢军士兵收入微薄,最高一个月才500文。

这还只是小部分,大部分厢军是没有这么多的,最差的只有一些盐钱可以领。

厢兵每月可以领不到两石的粮食,一石大致125斤,这些粮食看去好像不少,但这是全家的口粮。

意思很显然,厢军是有家有口的人,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

厢军干的是体力活,又脏又累,一般一个月收入300,一天平均55文;这样的工资待遇惨得不能再惨。

蔡京的门吏一个月80贯钱,一个门吏的收入几乎等于240个厢军哥们。

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到如此悬殊的地步,你就会明白宋江、方腊、史斌诸多好汉为什么要起义。那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北宋是一个极其富裕的社会,GDP占世界的百分之八十,比唐朝还牛皮,百姓和底层兵士为什么这样贫困?

问题当然出在当官的身,皇一门心思地搞艺术创作,吃喝玩乐。

宰相挖空心思给自己和家人敛财,百姓、兵士不贫困那就日了狗咧!

厢军待遇低下,禁军也好不到那里去。

宋朝的禁军和厢军都可以带家属,每人有十贯钱的安家费。

如果正和敌方进行如火如荼的战争,安家费的标准会高一些。

北宋时一贯钱是770文,折合成人民币将近2000元,一文钱相当于2元人民币,厢军一个月收入500文钱的话相当于1000元人民币,听起来好像还可以。

北宋禁军和厢军发布帛不发军装,拿到布帛后自己要去量身定做,军装基本做到秋冬两季替换,但中饱私囊现象严重,厢军经常穿得破破烂烂。

禁军一个等士兵月工资1000文,中等士兵500-700文,下等禁军的收入比厢军待遇好一点

禁军也发粮食,一年可以拿到两石五斗(300斤左右)。

禁军、厢兵都可以住宿舍,尽管宿舍的条件很不咋的,一般造价在四贯钱左右。

但当时一般住宅的造价是十贯左右。

可见当兵的住宿条件是十分简陋的。

不过军设都是小单间,单身乃至一家人都可以居住。

通过以分析,我们已经十分明确地感悟到,经济巨人北宋为什么在军事是个侏儒,被辽国、西夏轮番胖揍。

原因很简单,施行的是“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的国策,重文轻武,对军队的投资贼少,视兵士为奴役,想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加把草,能赢得战争的胜利鬼才相信。

王周喜是通判官,是华洲府知州的副手,但权力有时候比知州要大。

通判是朝廷派往各州府的“鹰犬”,如果放到民国时期就是中央政府派往各地的特派员,职位不高权利贼大。

通判辅佐知州或知府处理政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

通判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通判还被赋版予直接向皇帝奏报州府内,州府、县两级,一切官员情况的权力。

北宋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政权。

王周喜是熙宁进士,进士及第后适逢王安石变法,他是山西人自然站在司马光一边反对王安石成为朔党。

熙宁变法失败后王周喜一直在朝廷做官,差一毫厘就能晋升为参知政事。

然而高太后死后宋哲宗亲政,拥护王安石变法的新党章惇作了宰相,直接将王周喜贬到华洲作了通判。

王周喜嫉恨章惇,希望宋徽宗继位后自己能重新回到朝廷,而后进军宰相或枢相。

人倒霉时喝口凉水也硌牙。宋徽宗拜蔡京为宰相,蔡京属于拥护王安石变法的新党,王周喜的京官梦彻底破灭。

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王周喜为了生存也得做变色龙,他毕竟学富五车,有掌控市局的能力。

于是乎,王周喜放弃朔党固执守旧的作派,开始阿谀逢迎。

蔡京、童贯、高俅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王周喜不得不拜倒在他们的官袍之下。

周鹿旺拿着蒋天龙的名帖前来洲衙请求援兵,王周喜觉得自己腾升的机会来啦!

王周喜早就知道华洲白河县武圣乡前卫里青羊村有四个山庄分别是:德云山庄、宝月山庄、林溪山庄、龙啸山庄。

这是蔡京为避嫌为私生子修建的府邸。

蔡京的私生子好像叫魏威,他娘叫魏娟。

魏娟是蔡京玷污了的侍女,为他添了一丁,也是可喜可贺,但魏威出生后蔡京害怕被御史大臣参奏,才在青羊村秘密修建了府邸、别墅。

和魏娟同样遭遇的女子叫萧梅是蒋天龙的外婆。

萧梅是蔡京参加乡试时认识的一个侍女,蔡京临幸了萧梅,萧梅肚子一天天见大,躲到山野荒郊生下一个女子取名萧琳。

蔡京乡试、省试、殿试一路过关,宋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却将萧梅这个侍女給忘了。

萧梅生下女子萧琳后,一直隐瞒其父是蔡京的秘密。

萧琳13岁嫁给当地蒋姓大户作了填房,生下一子名叫蒋天龙。

蔡京当权后得知萧梅婆孙三代日子并不好过,便将萧梅、萧琳、蒋天龙接到关西华州白河县武圣乡青羊村居住在德云山庄。

魏娟和儿子魏威早萧梅婆孙三人而来,住在宝月、林溪两座山庄。

王周喜将蔡京的底细摸得清清楚楚,目的还不是想翻船。

王周喜当即率领让厢兵两个指挥王铣和龚烛点起800厢兵,风尘仆仆向白河县赶去。

周鹿旺请求援兵的地点在龙啸山庄,王周喜率领毛、龚两指挥带着800厢兵赶到白河县,是不是有点南辕北辙?

不是南辕北辙而是照章办事,因为知州晋心数就在白河县,王周喜出兵援助龙啸山庄必须经过知州大人同意。

哈哈哈……好一个狡猾的老贼!王周喜五十下的年纪,称呼他老贼并不见外。

晋心数见王周喜和王铣、龚烛两位指挥率领华洲府800厢兵要去驰援龙啸山庄,经过白河县衙向他请示汇报,不禁连声称道,对王周喜大加赞赏。

王周喜在华洲府大权独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晋心数倒也轻松,干脆一年时间半年住在白河县好吃好喝好耍,乐哉悠哉。

王周喜在县衙见到蔡京的外孙蒋天龙,方知这小子只有十七岁,而且诡谲狡诈,心中便就倒吸一口冷气寻思:蒋天龙是蔡京外孙,魏威是蔡京儿子,但搬请救兵出示的名帖是蒋天龙而不是魏威,蒋天龙这小子已经将他老舅架空,而仪仗外爷爷的权势戏弄人生。

蒋天龙提出在蛐蟮沟伏击少华山贼寇的方略王周喜打心眼里佩服,可他不能看着蒋天龙这个乳臭未干的家伙对他颐指气使。

于是才旁敲侧击地压了压蒋天龙,还对他揶揄讽刺。

蒋天龙这狗小子还真城府,并没有仗着外爷爷的权势威胁王周喜,还乐呵呵地目送王周喜走出大门。

王周喜带领1000人马赶到蛐蟮沟,方知这里伏兵排阵得天独厚。

王周喜佩服蒋天龙的聪明和睿智,让1000兵士在蛐蟮沟两边的树丛中埋伏下来,贼寇一旦到来两声锣响,不许出击只能射箭。

三声锣响后方可出击,按照杀敌多少论功行赏。

指挥使王铣、龚烛听王周喜说要论功行赏,但标准却事实而非,两人便就对看几眼。

王铣嘿嘿笑着对王周喜说:“通判大人决策英明,您根据杀敌多少论功行赏在华洲厢军中开了先河,但小兵有几个问题不甚明确,不知当问不当问!”

“当问当问!有什么不当问的!”王周喜扬扬手臂道:“王指挥、龚指挥久经沙场,本官是个文官只知纸谈兵,要和贼寇对阵,还得二位指挥鼎力相助!”

王周喜没有说错,他是文官,纸谈兵的功夫比实际操作强,真正的打仗没有历练过几次。

龚烛见王周喜讲得诚恳,便就直言不讳道:“通判大人说的论功行赏是真话,还是只想激励军心?”

王周喜打个等,凝视着着龚烛道:“龚指挥这话啥意思?你还是挑明敞开说为好!”

龚烛身高力壮,使用的兵器是一杆錾金枪,只见他将錾金枪从左手换到右手插在地定定神道:“末将说的意思是,论功行赏能不能落到实处!”

伸长脖子咽下一口唾沫道:“譬如说斩杀一个贼寇奖赏多少钱,奖赏的钱是当场兑现还是战斗结束后补,或者说只是说说而已!”

龚烛的话等于将了王周喜一军,军中无戏言不光针对士兵,当官的戏言那会严重动摇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