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着面前的一篮子土豆。
整个人都懵了。
他本来以为林子云最多算出那种农作物的所在地。
结果林子云直接就把成品给拿出来了。
这实在是让他始料未及!
而且这土豆长得也不是很耐看。
黄不拉几的。
还有股土腥味。
这玩意能吃吗?
朱元璋拿了一个土豆,掂量了一下,心中立刻就有些惊讶。
这一颗土豆,足有手掌那么大,起码有半斤重!
朱元璋拿着土豆在手里打量了一会儿。
依旧满腹狐疑。
张嘴就要咬下去。
“咳咳,贵客,此物名叫土豆,煮起来好吃,生吃味道不好。”
“如果贵客想知道土豆的味道,待会可以留下来吃饭。”
“贵客放心,土豆的味道绝对不差,而且肯定能够当主食!”
林子云看出朱元璋的疑惑,直接道。
“大师,但这土豆真的能亩产6000斤么?”
朱元璋依旧不敢相信。
6000斤啊!
整整6000斤啊!!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如今一亩地才能产粮多少?
纵然大明收税很低,但三口之家耕耘十几亩地,却也只能混个温饱而已。
如果一亩地真能产6000斤粮食,那岂不人人都能吃饱饭了?
整个大明哪里还会有饥荒?
其中的意义极为重大!
要知道,任何朝代只要百姓都能吃饱。
就已经是妥妥的盛世了!
“贵客,你可以先买10斤土豆回家试试,在下绝对没有妄言。”
林子云微微一笑。
亩产6000斤他都已经说少了。
如果肯精耕细作,用心去栽培管理。
亩产8000斤都没问题!
“如果此物真如此神奇!”
“那咱替全天下的子民,拜谢大师!!”
朱元璋豁然起身。
对着帷帐就躬身作揖。
而他眼中更有泪光闪烁。
林子云说的如此肯定。
再加林子云之前所算无有不准。
此时,朱元璋对土豆之事已经信了八分。
而手里拿着亩产6000斤的农作物。
他心中却一阵伤感。
他父母当初就是饿死的!
如果当时有这土豆,他何至于家破人亡?!!
“贵客,这一篮子土豆你究竟买不买?”
“一共8000两。”
“买买买!朱标!拿钱!!”
“诶!”
朱标迅速的抽出了一叠银票。
朱元璋接过银票,将之轻放在桌,然后就把那一篮子土豆给小心的抱了起来,递给了朱标。
那朱标更夸张,直接把蓝子紧紧抱在怀里,似乎生怕一松手,蓝子里的土豆就会长翅膀飞了似的。
而林子云则迅速的将8000两银票给收了起来。
心里简直是美的冒泡。
这都赚了1万多两了。
这皇帝真是一头肥羊啊!!
“那个,贵客还有什么想算的?”
林子云收好了银票后又问道。
闻言,朱元璋则陷入了沉思。
应对世家大族势力膨胀的对策,此时已经算出来了。
而且还得到了亩产量数千斤的农作物。
暂时没什么好算的。
才怪!
“大师,实不相瞒,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咱。”
“你说。”
“就是这丞相一职!咱总觉得这丞相的权力太大!时刻会威胁到咱,你给算算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朱元璋在位期间。
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的!
胡惟庸,就是整个中国史最后的一位宰相。
而相权过大,也确实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
闻言,林子云的脸却有了笑容。
这个问题太好解决了。
“三千两。”
林子云直接说道。
“朱标!”
朱标立刻拿出了银票。
朱元璋双手将银票奉。
林子云在收了银票后,假装掐指算了片刻,便道:“贵客,我这有下两策,我还是先给你讲下策。”
“下策是,彻底废除丞相之职,改为内阁制。”
“挑选各部的杰出人才进入内阁,而内阁中的成员,只负责出谋划策,不再具有决策之权。”
“内阁只提供解决内政问题的方案,方案是否通过,必须得有贵客亲自批红才能做数,如果贵客觉得不满意,则发回让内阁重新拟定方案。”
“如此一来,算是彻底废了丞相的决策之权,内阁中的成员也只不过是贵客的谋士罢了。”
“而且全内阁的权力,也不会集中在一人身,再也不会出现相权过大的情况。”
闻言,朱元璋双眼发光。
内阁成员只能提交方案,没有决策之权,内阁由多人组成,也不会出现权臣。
妙!
此策甚妙!!
朱元璋兴奋的都快跳起来了。
而朱元璋身后的朱标脸,也有了笑容。
他自然也能看出此策的精妙。
顿时惊喜交加。
不过他还有些疑惑。
这下策都已经如此之好。
策又会是什么?
而朱元璋也很快想到了这个问题,便朝林子云道:“大师,你再给咱说说策!”
“策同样是废除相权,设定内阁,但不同的是,要将军国之事与内政之事进行分割。”
“军国大事,必须得由兵部直接报给君王!再由君王召集诸大臣进行商讨!”
“而内政之事,内阁可以行使批阅奏章之权,但每一天都必须做出合适的列表,以表明内阁究竟做了哪些内政。”
“贵客要对列表加以审议,如觉得不对,可以训斥,并责令内阁进行更改!”
“内阁成员五年一轮换,所有的那个成员都得从乡官做起,而且要身家清白,不能有任何政治污点,以此来避免有人长期染指执政之权!”
“如此一来,贵客能密切监督内阁成员,军国大事又由贵客一手掌握,再加内阁成员轮换频繁,也就不用担心相权做大了。”
林子云淡淡的说道。
朱元璋堪称劳模皇帝。
废了丞相之后。
丞相的活他都揽去自己干了。
累死累活又精力充足。
他所设立的,类似内阁的部门也形同虚设。
但这却苦了大明后面的那些皇帝。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而贪图享受又是人的共性。
因此,朱元璋后面的皇帝总是会想方设法的安排类似于宰相的职务,来给自己减轻负担。
所以,明朝会出现首辅。
清朝时也出现内阁大学士。
这些实际就是宰相,只不过换了个名字。
要彻底解决相权问题。
君王起个监督作用就好了。
什么事情都自己干。
一个国家那么大,皇帝也管不过来啊。
那你要底下人来干什么?
你要科举干什么?
而听了林子云的话。
朱元璋立刻陷入沉思。
“大师,列表是什么?这列表真能监督得了诸臣?”
“我给你画一个,你就明白了。”
林子云掏出一张纸和一杆铅笔,迅速的写了起来。
.........................................................................................................
请大哥们多多支持,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啊!
求收藏!求支持!求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