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城大梁的城墙,跟其他城墙一样,都是夯土建造。
这种城墙,最怕的就是浸水。
历史,王贲水淹大梁。
大梁城是在水中浸泡了足足三个月,才城墙坍塌。
而现在不同,南边,楚国在进攻魏国。
王贲带着的典裕,是以援军、攻赵归来的魏国兵马为名义,乘船经由奔泄滚滚的鸿沟之水,直达大梁。
出其不意。
在魏王跟一众贵族,欣喜五万生力军回归的时候,王贲直接攻城。
河水滚滚,大梁城是连城门都没有关闭!
最终魏王增带着太子魏假,并一众魏国贵族,乘着小船从王宫去到秦军统帅营帐,投降秦国!
命运因为孟石的到来,因为孟石的打麻将而产生了变化。
魏王增成了魏国的亡国之君,而历史真正的亡国之君魏王假,依然还是个太子。
魏王投降,魏国还没有完全被灭。
王翦安排好邯郸的事情后,领兵继续南下,清剿、劝降魏国大梁城北边的兵马。
魏楚边境还在打仗。
楚国隐然成为了拖住魏国部分兵马的,秦国好帮手!
边境的魏国将军们,听到他们的老家大梁被端了,连自家大王都被俘虏了,就很惊骇……
直接偷家!
王贲你这家伙不学你老爹王翦步步为营,学白起来个掏心战术?
边境魏国将军们,对王贲大骂不已。
堂堂正正打一场,输了也就输了,可王贲出奇兵偷家,着实是让将军们痛恨!
现在魏国边境还有十万兵马,怎么办?
如果大梁能支撑久一点,不需要太长时间,两个月!
大梁支撑住两个月,魏将们还能驰援大梁,统帅十万大军杀回去!
可……他喵的魏王也投降了啊!他带着太子跟重臣、贵族投降了!
老家被偷,高层被一锅端了,就算还有十万兵马,能做什么?
素来勤王军,就必须要有一个名号。
例如,王命。
后来的所谓衣带诏,就是类似的名号。
可现在呢?
魏王投降后,直接用王命吩咐魏国全体兵马,投降秦国。
一众魏将就算想起兵勤王,也没有名义,那就是叛乱。
加孟石的一记猛攻:
他让魏国大将军典裕,给边境的魏将们,寄来了劝降书信。
魏国军中势力,就两个大头,一个就是魏王增,另外一个就是魏无忌。
魏无忌多次统军,边境魏将都是跟着魏无忌转战,从而锻炼出来的。
大将军典裕是魏无忌的嫡系,是他们这一批军中势力的领头大哥。
边境魏将们,跟典裕本来就是一伙。
典裕来信劝降,那就投降呗!
“只恨信陵君不是魏王啊!”一魏将看完书信,感慨道,“总是寄希望于魏王,想着魏王能替我们主持公道,诛杀奸臣,到头来……”
“到头来,连大将军都被迫去援助秦军攻赵,当炮灰!本想着大将军有去无回,谁知道大将军回头一刀,直接捅穿了大梁!”
“就这般,借助投靠秦国孟石,才能给咱信陵君报仇?”
“不过话说,大将军杀得好啊!杀得痛快!”
典裕的书信中,还有一份血色的名单。
就是当初孟石交给典裕的,魏国贵族要谋害典裕,以及之前出卖魏无忌的名单。
孟石请示过政哥,由政哥下了秘密命令:允许典裕在大梁报仇。
那些天,典裕带着披甲门,统帅三千魏武卒,也是杀得很疯狂。
看了典裕书信,边境魏将决定投降秦国。
只有少部分是魏国贵族培养出来的将领,他们有的投降了楚国。
有的带兵北,要越过大梁,跟魏国北方的兵马集合。
这些人扑闪不起什么水花,王翦王贲父子一起坐镇,完全吞没魏国的领土,只是时间的问题。
因王翦领兵入魏国作战,赵国方面,孟石从燕国谷、渔阳将李牧调回。
并开始将李牧手下的二十万五郡赵兵,开始打散到各军之中。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是历史的必然:政哥从王翦诸多副将之中,看中了李信。
政哥命令李信陈兵燕国南长城易水河另一边,威胁燕国。
这仅仅是威胁而已,短时间打不起来。
秦国经过了对赵、魏、楚、燕同时开战,就算有孟石的“穿越者必备高产作物”的辅助,到现在也是要修养一段时间。
目前不是继续发动灭国之战,而是将灭赵、灭魏的胜利果实,牢固掌握在手中才对。
而政哥派李信重兵坐镇易水旁,与燕国隔河相望,燕王喜就慌了。
当初紫菱就问过孟石:“怎么不在易水,趁着墨家诛杀燕丹的时候,顺便将樊於期了结了?毕竟,钜子对大王忠心,不会放过大王的任何一个仇人。”
孟石当时说:“我不杀樊於期,樊於期的头颅,自然会有人送来!”
果然,大秦陈兵易水长城另一侧,没过多久,慌张的燕王喜派出使者。
使者带来了道歉、请罪的书信,以及,樊於期的头颅!
当然还有燕丹的无头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