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手机小说网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手机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满级大佬光环 > 科举大佬(13)

科举大佬(13)

县试考五场,主要为帖经、墨义和策问等,有时会加上诗赋,考试内容都是四书五经,题型很稳定,只是在难度上依次递增,达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帖经,类似于诗文填空,将四书五经中的某些句子少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填写出来。

墨义,相当于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对经义进行翻译解释并稍加引申即可。

策问,是比帖经、墨义高一层次的考试方法,大概与论述题相近。考题给出一句从四书五经中截出的语句,要求补全上下文内容(帖经),再进行译释引申(墨义),最后写出考生自己对其的理解(原因,做法,影响等)。

帖经、墨义由于简便易行,一般在应试时常常要问三五十条,更甚者问至一百条之多方可通过。

这五场考试,叶昭胸有成竹。无论是帖经还是墨义,得益于他越来越厉害的精神力,叶昭已经将四书五经印在脑子中。至于策问,叶昭有几个世界穿梭的经历,眼界开阔,套路了解后,他坚持每日一篇策问,练了这些年,为了引经据典,连史书律书都看过,已经写的再熟练不过。

下场的学子,很少是滥竽充数的,毕竟还要交保费至少二两银子,大都将官定的四书五经和注释翻来覆去的读过背过,因此难度较低的帖经和墨义很少能拉开差距。

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要看策问,这也是叶昭的优势之处。

清平六年二月,作为科举的开端,县试在二月初三文曲星诞辰之日开考,知县主持。

开考前一天,叶昭拜别家人提前赶到了县城。

叶庭本想跟着一起去,但叶昭县试期间住在苏府,叶昭怕他不自在拒绝了。

苏家是庆安县有名的富户,房屋是一栋三进院,虽说没有那么传说中那么夸张的大,但位置很不错,就在县衙附近,里面也是处处精致。

叶昭之前来过苏家,在苏九迁的强烈意见下,叶昭被安排在他房间附近的屋子。

苏父和叶庭年纪相当,只是农家易老。

苏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生意人,体型微胖,处事相当圆滑,有城府。

但面对叶昭这个将儿子带回正途的人,苏父一直是很客气。

第二日,叶昭早早睁眼,仔细检查了一番自己的衣物,穿好后梳洗一番就准备出发。

“昭哥,吃点东西,我已经让我爹提前去排队了,不着急。”苏九迁拽着叶昭来到桌前,桌子上已经摆满了早食。

即使苏九迁看着大大咧咧,对科举考试依旧不敢放肆。

两人匆匆吃过,早早出门往县衙走。

他们到县衙门口时,大概是还太早,天刚蒙蒙亮,但县衙外面已经聚集了几十个学子。

辰时一到,考场的大门打开,一瞬间门口变得乱糟糟的,好在衙役很快出来维持秩序。

叶昭和苏九迁来的不算晚,还有苏家人提前派的小厮来排队,排的位置很是靠前。

考试前。叶夫子就带着私塾的几人去了县署礼房报名,并填写亲供、互结和具结信息。

亲供,类似政审,包括本身姓名,年岁,籍贯,体格,以及容貌特征。同时填写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存殁履历,过继的人要写本人亲生父母三代。保证科考之人家事清白,家中无人触犯律法。

互结,考生取具同考的五人,写具五童互结保单,作弊者五人连坐。这颇有株连的意味,好在私塾中参考的足有十几人,大家互相认识,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牵连的风险。

具结,请本县廪生具保,称之认保。保其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保证身家清白,非娼优皂吏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践业。完成以上,方准考,名册分存县署。

禀生收取保费,但若是考生有问题,作保的禀生会被革去功名,甚至丧命。正因如此,禀生作保也不是来者不拒,若不是知根知底的人才不会冒这个风险,毕竟能当上禀生的人,已经不是穷秀才了。,

叶昭比较幸运,叶朔便是禀生之一,这也免去私塾众人找人的麻烦,而且对自己的学生,叶朔是不收取保费的。

叶昭本以为如此多道程序,还敢作弊的必定是寥寥无几。

谁料就在他前面的这几个人便有两位携带小抄的,一经发现便被衙役拖走了,依照律法,这辈子是无缘科考了。